“金融战”关键时刻,A 股与汇率的风云变幻
2025年初,A股市场在连续72个交易日成交额保持万亿以上后,市场成交量首次跌破这一关键门槛,仅录得9664亿元,较前一日减少1819亿。
这一现象与当日沪指的表现形成呼应,指数一度跌破3140点,最终收于3160.76点,跌幅0.24%。这种成交量的显著萎缩,似乎预示着市场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折。
1月13日,央行联合外汇局发布重要公告,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至1.75,这是时隔18个月后的首次调整。这一举措的目的很明确: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资金来源,缓解美元供求紧张局面。
央行还在香港发行了600亿元人民币央票,并暂停了国债公开市场买入操作。这一系列组合拳显示出监管层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决心。
专家普遍认为,稳定汇率已然成为央行当下的重点工作。未来,
或许会出台更多举措,例如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、降低境内美元存款利率等。
市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。以银行为代表的权重股表现低迷,成为拖累沪指的主要因素;小盘股和题材股却表现活跃,全市场有超过3000只个股实现上涨,其中52只个股涨停。券商板块的良好表现为大盘提供了一定支撑。
这种分化现象与去年10月、11月的市场特征形成鲜明对比。当时,小盘股和业绩欠佳的公司曾被市场追捧,而现在则开始出现所谓的"还债行情",过度炒作的标的正在回归理性估值。
个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,小市值股票受到散户踩踏和量化交易的双重影响。
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》,为消费领域注入新的活力。分析显示,高净值人群和老年群体可能成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。消费的复苏不仅能带动财富流通,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,形成经济良性循环。
当前市场的悲观情绪,反而可能预示着行情即将启动。大盘的震荡整理被视为蓄力过程,机构可能正在低位悄然布局,为下一轮行情做准备。从技术面来看,虽然大盘守住了3153点的关键支撑位,但整体短期趋势仍显偏弱,3175点将是重要的突破位置。
汇率的稳定性已成为外资进入A股和港股市场的重要考量因素。如果外资开始大规模入场,不仅能够收窄大盘的下行空间,更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。这也是为什么央行近期频繁出手稳定汇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目前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。短线操作要格外谨慎,避免追高被套。建议静观其变,等待市场方向明朗后再做决策。
要始终记住,股市的涨跌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,成功的投资更多是与自己人性的较量,需要很好地控制贪婪和恐惧情绪。
在市场环境中,保持清醒的头脑比什么都重要。投资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积累。真正的投资者当关注基本面之变幻,把握政策导向,于市场波动里寻觅确定性机遇。
正如当前市场所展现的,只有具备足够耐心和洞察力的投资者,才能在这场金融变革中把握先机,实现投资的真正价值。
既要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保持信心,也要对市场的短期波动保持警惕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只有坚持价值投资理念,才能在市场的起伏中走得更远、更稳。
信息来源:“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 稳汇率信号明显”中国经济网2025-01-14 07:31
